【奇闻365 www.qiwen365.com】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

手机版 - 繁体中文 - 今天是

福建各地大年初一的习俗

发布时间:2020-05-30 16:34:12来源:奇闻365编辑:奇闻365阅读: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民间习俗 > 手机阅读

  大年初一拜年,福建这些地方习俗是这样的:

  大年初一,我国民间有拜年的习俗。在这一天,人们早早起床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整整齐齐。

  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。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长辈叩头,祝愿长辈健康长寿,然后依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。长辈受拜以后,要将事先准备好的“压岁钱”分给晚辈。同辈亲友也会互相登门拜年,施礼道贺。

  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,日后补行的,谓之“拜晚年”。那么,具体到福建,又是什么样子呢?

  【福州】初一吃太平面

  大年初一,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,必须先祭天,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。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,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,周围则插上筷子,有向天祈福之意。

  福州人在正月里少不了两样东西:年糕和太平面。旧时福州人过了祭灶日就要做年糕了。福州年糕被称为糖粿,分为红糖粿、白糖粿和萝卜糕。正月初一煮年糕吃,寓年年高升之意。

  而太平面通常是福州人正月初一的头餐,很重要。由线面、高汤和两个鸭蛋组成的太平面寓意一整年平平安安。传统观念认为,在自家吃太平面时,若能将两个鸭蛋都吃掉是十分吉利的。因为在福州话里,“鸭蛋”谐音“压浪”,有风平浪静之意。若不能全吃掉,也要将两个鸭蛋的头尾各咬上一口。

  而到别人家作客,吃主人请的太平面时,应该只吃一个鸭蛋,将另一个鸭蛋完整地留给主人。这是一种礼节,表示“大家都太平”。

  【客家人】早餐要吃斋

  正月初一凌晨,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,然后点香烛、放爆竹,给长辈拜年。之后,装上一盘粉皮、米糖、花生,这是一定要吃的,表示新的一年有“吃路”。这一天有很多讲究,不捞饭、不扫地、不打水,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。早餐也要吃斋,并以芹菜、豆腐为主,意为勤劳致富发财。

  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,家家户户燃放鞭炮,称为“开正”。客家人还要在门前备清茶、糖果,焚香,称为“拜正”。初一日人人早起,穿新衣服烧香点烛,祭拜天地祖先。小辈向长辈拜年,长辈随即赐以红包和红柑。

  【闽南地区】要吃甜线面

  是日要早起,家家燃放鞭炮,把炮扔出门口,然后打开大门,也称为“开正”。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。糖,意为甜蜜;线面,意为长寿,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。以甜线面及三碗干饭插上红纸花祭祀先人,红纸花称“饭春枝”,其中“春”与“剩”(富余)在方言中同音,寓意家中粮食有余。现在祭拜之俗在城镇中已基本革除,在农村中还有保留。

  早餐为素食,干饭佐以“长年菜”(以豆腐及整株菠菜、韭菜、芥菜等做成)。漳州城区的长年菜是将厚末菜(菾菜)一叶一叶剥下(不得用刀切),在水中烫熟后置于钵中,任其发酸。除夕“围炉”时每人均要吃少许,其余留到新年里加到年饭的“菜尾”中,俗谓可以消食去腻。也有用芥菜代替厚末菜作长年菜。一般不煮新的饭而吃除夕特意多焖的饭,寓意年年有余。也有的吃八宝粥或甜线面汤。50年代后,忌言发财,改说“新年好”;80年代后,又时兴以“恭喜发财”道贺。

  亲友上门拜年时,主人用红枣、蜜金枣、桂圆干或冰糖、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,并以朱漆的祭盒盛蜜饯、糖果、红枣等外加瓜子、红柑用以敬客。明代漳州人过年时用槟榔敬客,现在此俗在台湾尚有残存。至亲好友上门拜年,主人往往会以佳肴美酒招待,称为“请春酒”。客人告辞时双方常以红包馈送对方的孩童。

  初一日不吃粥,以免往后出门遇雨;不往户外倒垃圾,忌“财气外泄”。此外还有不洗衣、不汲水(有的地方还以米筛封井口),不乞火,不扫地,不用刀和针线,不讨债,不打骂孩子,不穿白色、青色衣服等禁忌;忌打破食具,忌口出不吉利话。现代人还存有这些禁忌,但不太讲究。

  过去,九龙江上的“船底人”,过年要买一大捆连根带叶的甘蔗,用红绸布绑在船桅上,三日后方可卸下来吃,以祈求好运。

  正月初一,常称为“过年”、“过新年”,可见“年”既是时间单位,也是节日名称,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,尧舜时称“载”,夏代称“岁”,商代称“祀”,周代起称“年”,沿用至今(其间只有唐玄宗、唐肃宗二帝时一度称“载”)。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,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,又称“元日”;又因此日始于旦,也称“元旦”。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,以1月1日为元旦,于是原称为“元旦”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“春节”,但仍习称为“年”。

标签:拜年 称为 太平 福州 正月

小编推荐:如果您对本文《福建各地大年初一的习俗》感兴趣,还可以看看《大年初四吃什么?》这篇文章。

民间习俗排行

民间习俗精选

民间习俗推荐